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头要往左边再转一点,肩膀不要动”“手放松,不要贴着腰”……近日,在高温的炙烤下,南京热气逼人,但在江苏园博园的江南园林区,却有数对新人顶着烈日,穿着婚纱礼服拍外景,现场摄影师方兰告诉记者,其所在的工作室7月、8月的拍摄订单已经全部排满,当天拍摄的新人也是提前两个月才排到的日子。记者了解到,与其他时间段相比,原本每年的7月、8月是婚纱摄影在内的婚庆行业的淡季,但今年夏天却一反常态,热力未减。
“不同的店生意有好有差,不过一般来说,像我们婚纱摄影每年七八月份通常没有其他时候那么忙,但是今年9月之前的工作日、双休日的拍摄基本约满了。”米兰尊荣经理戚甜甜告诉记者。7月6日,记者来到南京中央路上的米兰尊荣婚纱摄影会馆时,正有数对新人在咨询业务,还有人在大厅等待。据介绍,这里每天至少有8组婚纱照要拍。记者又走访了南京多家婚纱摄影影楼、工作室,发现不少店铺9月前的拍摄订单都已经约满。
“其实大影楼还好,对于我们小工作室的摄影师来说,因为天热,以往夏季从6月份开始就是婚礼摄影的淡季了,到7月份我们很多同行就到景区去拍游客照了,整个夏天可能一场婚纱摄影的订单都接不到。”婚庆摄影师夏一然告诉记者。而在今年,7月份他已经接了10场婚纱摄影,8月份目前也有9场。
今年夏季为何能由“淡”转“旺”?记者采访发现,很大程度上和“双春兼闰月”的“天时”有关。“虽然现在年轻人的想法不断在变,但是结婚这种人生大事,很多东西还是传统观念在起主导作用。”跟妆师惠惠告诉记者,去年因为全年没有立春节气,是民间俗称的“寡妇年”,对婚庆行业造成了很大影响,而今年不仅是双春年(有两个立春),更有通常每19年才出现一次的闰六月,结婚的人增加了很多。“去年行业低潮,身边有些朋友都想着转行了。”惠惠说。而在今年,婚宴场地、化妆工作室、婚礼工作室、婚庆公司的生意都有所转好,加上10月开始是每年婚礼的旺季,选择在七八月份进行婚纱拍摄等婚礼筹备工作的新人也更多了。
如果说双春年是“天时”,那么各地的旅游热门目的地则是“地利”。近年来,婚纱摄影市场朝着以简约轻婚纱和高端定制旅拍为主的多极化方向发展,行业呈现差异化、定制化的发展趋势。“南京作为旅游城市,现在外地年轻人专程过来旅拍的很多,对于公司来说也提高了品牌知名度。”米兰尊荣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影楼订单中外地客人来南京旅拍的比例在不断上升。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许多国风园林婚纱照的热门选择基本要提前一个月预约,省外三亚、厦门等地甚至要提前3至6个月定档。
在捕捉到市场动向后,越来越多的景区瞄准婚庆行业,配合各地近年来力推的“婚姻登记+旅行”,将婚庆从一项独立的民俗服务升级为深度嵌入文旅产业链的“体验产品”。在南京无想水镇,婚礼堂、宴会中心、拍摄团队、月子会所、蜜月民宿等资源全周期覆盖,既有古风拱桥、水岸长廊、灯笼街市等姻缘场景,也有唐、宋、明制式婚服和传统婚礼流程等婚礼定制服务。南京溧水无想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方红表示,下一步景区还将积极整合婚庆资源开展招商,努力为新人提供全链条服务,着力将无想水镇打造成“婚庆+文旅+服务”深度融合的网红景区。
“今年我接的好几对客户都不想要传统婚礼堂,自己定主题,自己选址,自己定仪式流程,全程参与设计。”独立婚礼策划师方柳告诉记者。随着“90后”“00后”成为结婚主力人群,个性化、定制化婚礼成为主流趋势,许多年轻人热衷于“未必费钱但一定费心”的私人定制,方柳表示,今年已接过景区婚礼、带宠物结婚等多种个性化订单,6月底她负责的一场婚礼米乐,新人让酒店把婚礼堂原本的装饰撤走,自己花钱重装成了“霍格沃兹”的魔法世界风。
近年来,结婚登记人数变化趋势虽然并不乐观,但市场的热情仍然旺盛,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增婚庆企业注册8.5万家。对此米乐,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江苏省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紫绮认为,市场总量的收缩并不意味着价值的消失,恰恰相反,它激发了市场结构的深刻重塑。新入局者和跨界的景区资本,瞄准的早已不是“结婚”这个单一动作,而是其背后延伸出的“巅峰体验”和“社交货币”。“未来,婚庆行业的增长点将不再是‘办一场婚礼’,而是‘创造一个值得铭记和分享的故事’。它将与旅行、娱乐、数字内容创作高度融合,行业的边界会被彻底打破,核心竞争力将从资源整合能力,转向独特场景的IP打造与情感体验的深度定制能力。”王紫绮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婚庆消费中仍然存在不少收费乱象。记者了解到,在拍摄服装的选择上,很多影楼会将服装分为普通区、VIP区、私藏区等,衣服质感和设计感依次递增,在和客户签约时,这些影楼、工作室并不会提前告知客户有服装分区,而是到拍摄当天让客户加钱升级才能选到心仪的衣服。“普通区质地差也就算了,服装款式还少,只有30件可选,升级的VIP区有200多件。”已婚的魏先生告诉记者,他原本在一家影楼购买了9999元的婚纱摄影套餐,最后因为升级选服装共支付了15000元。此外,不少婚纱摄影机构在提供拍摄底片和精修片时,还会卡流程、要求客户加价加片。
“年轻人对个性化和定制化的追求,是整个消费市场从‘功能满足’到‘情感认同’宏大叙事的一部分,对婚庆行业而言,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王紫绮认为,传统的“套餐式”服务正在失灵,因为它试图用标准化的流程去覆盖一个个鲜活的、渴望与众不同的灵魂。未来的婚庆行业,必须完成一次核心角色的转变,从“服务供应商”向“体验设计师”和“梦想合伙人”转型。这意味着,产业的价值链顶端不再是酒店或影楼,而是创意与策划。婚礼不再是简单的仪式执行,而是新人专属的“品牌发布会”,是他们爱情故事、个人品位与生活方式的集中展示。抓住新机遇,企业需要像打造艺术品一样去策划每一场婚礼,提供模块化、可自由组合的“菜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